苗栗通霄劉阿伯田印度大田鱉的發現

彙整觀察家團隊與劉阿伯阿嬸的觀察,2012年5月下旬至8月下旬在埤塘中共發現4次護卵雄蟲和卵塊,另外已孵化卵塊也發現了5個,數量不少而且紀錄穩定。2013年4月16日阿嬸在住家旁路燈附近的小路上撿到一隻雌蟲,宣告了今年大田鱉繁殖季的開始,4月20日阿伯在一期稻作的苗株上發現護卵中的雄蟲,之後又陸續發現1次護卵雄蟲和3個已孵化卵塊,看來2013年也是個好年。
除了阿伯家的埤塘和水田外,觀察家團隊以及接獲通報的楊平世老師團隊陸續在通霄一帶又發現了幾處大田鱉棲地,也顯示此區淺山環境對大田鱉族群的重要性。
大田鱉的生態行為
「大田鱉又名水知了、鉗蝽、鱉蝽;客家話叫水剪,台語叫水哮。」

印度大田鱉在台灣的保育地位

蕭文鳳老師團隊於2010年完成林務局「台灣瀕危物種台灣大田鱉之棲地與族群普查」計畫,該計畫進行一年台灣中南部各縣市的野外調查,但均未發現大田鱉,推估其族群可能極少或已完全消失,依評分結果建議立即將2種大田鱉均列入保育類並進行復育計畫。
楊平世老師團隊於2011年完成林務局「台灣大田鱉的基礎生物學研究」計畫,該計畫彙整標本和訪談資訊認為南部地區仍有族群存在,且在苗栗地區發現穩定族群(本次申請認證之谷津田即為其中最早發現的棲地),該計畫建議保護現存族群為首要工作,參考保育類昆蟲評估分類機制進行評分,兩種大田鱉均應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應儘速依法規程序將其列入保育類昆蟲。
印度大田鱉的生存危機

也就是說,台灣早年普遍棲息於各地水田和埤塘的大田鱉已經幾乎消失了,原因包括水田逐漸休耕或因開發而消失、水田和埤塘的水泥化、水田週邊環境的開發、農藥大量使用、水質污染、光害和外來種侵入等,這些問題都會造成大田鱉和其所需要的食物如青蛙等動物的棲地劣化和消失,使各地的族群漸漸瀕臨滅絕。
延伸閱讀:
林高慶。2010。印度大田鱉之生物學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圖書館。
蕭文鳳等。2010。台灣瀕危物種台灣大田鱉之棲地與族群普查。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楊平世等。2012。台灣大田鱉的基礎生物學研究。台灣動植物防疫檢疫暨檢驗發展協會。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