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1

2012~2019年監測報告_自動相機分析

歡迎來到田鱉米的官方部落格
如有買米活動參訪的需求可先點進上方分類閱讀詳情


  2012田鱉米剛起步時,觀察家因計畫需求,陸續在田鱉田200公尺範圍內設置4部相機;2017年田間管理員開始駐田,運用待退休自動相機進行監測,在田鱉田裡陸續架設8部相機。截至201948日,這12部自動相機中,累積有效工時超過3千小時的有8部(超過1萬小時的有4部),收集到的資料可以讓我們了解田間地面活動生物的組成和時空變化。
  這幾年來自動相機共記錄到13種哺乳動物(不計貓狗和人),出現頻率(有效影像*1000/有效工時,可視為相對豐度)由高至低依序為 鼬獾、白鼻心、石虎、麝香貓、赤腹松鼠、台灣刺鼠、食蟹獴、鬼鼠、田鼷鼠、台灣野兔、台灣山羌、台灣野豬、台灣獼猴;鼬獾在12個樣點中的11個有紀錄、白鼻心10個、石虎9個。是的你沒看錯,台灣山羌、台灣野豬、台灣獼猴的出現頻度是哺乳類中的前三低,實際上各只有一筆紀錄,而一級保育類的石虎及二級保育類的麝香貓則是分居三四名,可見苗栗西部淺山物種組成的特殊性,及其對石虎保育的重要性。
OI值:有效影像*1000/有效工時,可視為相對豐度)
  雖然各年度努力量差異大而無法直接比較,但2017年後記錄的物種數明顯較多,其中較特別的是麝香貓與食蟹獴是近年才開始有紀錄,觀察家在通霄地區進行長期監測的自動相機也有發現相同的情形。造成年度物種差異的可能原因初步歸納有三:1)努力量的差異,近年設置的自動相機點位較多、有效工時較長,檢查頻度亦有增加;2)架設棲地的差異,架設位置從先前的次生林內,改為林緣、田邊及埤塘邊;3)友善生態農事施作的差異,這幾年我們擴大了友善耕作田區的面積,且在復耕新田區後,便開始依監測結果調整農事施作。通霄淺山的監測還在持續進行中,最近通霄地區的長期監測資料顯示台灣野豬及穿山甲出現頻度似有增加,我們期待不久後田鱉田的相機就會記錄到穿山甲在田間穿梭。
  將4種優勢哺乳類動物(鼬獾、白鼻心、石虎、麝香貓)做活動模式分析,如上圖所示。可見此4物種主要為夜行性,大多在傍晚17點至隔天清晨7點之間活動,僅石虎在日間仍有小量活動。資料顯示石虎的活動高峰在清晨5點前後及傍晚18點前後,雖然因晝夜時間變化略有不同,但基本還是避開農人在田裡的工作時間;麝香貓則在3點至5點間有個神祕的活動高峰,詳細檢視資料可發現主要是近期有一麝香貓家族多次在此時段路過某一相機所致。
   這樣的一份報告的背後是許多資料的累積,得定期檢查調整相機、逐段影片判識、影像命名備份、將資料建檔入庫,最後再凹主管在半夜做資料分析產出報告。每個環節都是漫長的工時,在農忙的時是甜蜜又沉重的負擔,拖著疲倦的身體坐在房間裡判識影像到半夜,然後滿滿的淺山生物總讓我帶著滿滿的動力在隔天重回田裡。總之努力留下好的調查資料,就有機會做進一步的分析,再藉此調整友善農耕之保育行動,希望田鱉米谷津田繼續被山林裡的動物喜愛!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