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4

2022年三月小編隨筆_埤塘晶營

 

傳說中能夠終年不斷水的柳樹塘,在幾十年間因上下游水路變遷、蘆葦過度生長,池底的保水層開始含不住水,在去年的大旱之下,情況更為嚴峻,上游的泉水勉強留入後卻幾乎都直接下滲,淺山的動物跟田裡的水稻都是看的到卻用不到。

今年春耕前規劃了一系列的埤塘晶化操作,希望讓水能再次湛回來。我們僅先規畫整理泉水進入的半邊埤塘,設計的湛水高度約30公分,一來可以避免整個埤塘的大規模擾動,二來也避免畫大餅。因為過年後馬上就得準備春耕,所以這些施作有大半壓在春節期間,使小編被迫提早初三就準備開工XD

首先要做的是先清理蘆葦,在要實施晶化的區塊,貼著植株基部徹底砍除;而其他降低擾動區塊則砍出通道,並保留中央植株。接著是修枝除蔓,把埤塘邊緣的倒木枯枝,與砍除上面覆蓋的藤蔓,打開過度綠蔽的狀況,也方便界定範圍。接著便是將殘枝落葉移出埤塘,以避免後續中耕時纏繞機械,也避免未來湛水時過多的枝葉懸浮,及後續分解造成的優養化。再者進行埤塘底的乾翻中耕,將硬化乾裂的底土打破,重新組構成一堆鬆散的狀態,這個中耕的步驟要重複兩三次,讓土壤足夠鬆軟,並空出時間讓其中的植株分解。

最後引水進入埤塘,透過開溝、築堤的方式將水保留在欲施作的區塊,我們在半邊埤塘中用堤分了三個區塊,主要是為了讓埤塘底部高層不同的區塊都能夠充分浸泡,另一部分也是希望透過多層的堤壩,做出埤中還有很多個埤的湛水空間,提供動物們飲水、產卵、甚至覓食的多功能遊憩區。再底土充分浸泡後,透過挲草用的水田中耕機,將底土跟水攪和成泥漿,透過不停來回翻打跟踐踏,讓泥沙勻化向下沉積,堵塞住土壤間的空隙,藉以製造出不透水的牛踏層。而最後的這個施作,我們找了中辦的許多同事來共襄盛舉,以玩泥巴之名,行農忙腰酸背痛之實。

這樣的施作其實比想像中的省時省力,主要是因為這本來就是口老埤塘,一切的元素都在,只是需要一點擾動來重新排列組合。淺山中的埤塘不僅有照養作物,還有養育水生動物,甚至是供給淺山陸域動物利用。希望這樣小小的改造,能為淺山生物多樣性保育多盡一分心力。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