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乾旱冬天,田鱉池因為蓄水量較大,所以來的比較晚,但該來的總得來-要沒水了!不過田鱉池跟柳樹塘的做法不太一樣,我們要盡量讓田鱉池今年很乾很乾~
2017-12-20
2017-12-03
2017-11-18
2017年11月上旬活動隨筆_黃豆要除草了
幾乎整個十月都在不停的出差中度過了,回過神來發現田裡的黃豆與雜草們已是一片生氣蓬勃!這時候就是該好好做點農事,讓黃豆能夠在這場生長競賽中取得優勢,才能期待在過年前能有一杯好喝的豆漿。
首先得一而再、再而三的除田埂的草,這期所種的黃豆是旱作,跟田埂上野生的雜草喜歡的環境一樣,不能像水稻一樣保留大量的雜草田埂,否則雜草會如星星之火般往田裡蔓延。另一方面,把田埂的雜草除好,也能確保黃豆田的排水溝能發揮作用,避免被蔓延的雜草堵塞。
2017-10-02
2017-09-16
2017-09-02
2017-08-16
2017-08-04
2017年7月下旬活動隨筆_田鱉米收割
終於到了這一天!在谷津田裡成長135天的稻子終於要收割了!真的是可割可泣!!!
從7/22開始田鱉伯就一直催促著小編該收割了,無奈等待排隊,再加上突如其然的零件損毀,這一等就是一個禮拜。這時候您可能會好奇,怎麼不去找其他的收割機來幫忙收割呢?那是因為田鱉米這幾年來通過了慈心的認證,收割碾製都是交由在地的迴鄉有機事業代工,一脈的生產鏈可以確保田鱉米不會透過儀器造成汙染,讓送到大家手上的田鱉米能吃得安心、健康!
2017-07-16
2017年7月上旬活動隨筆_夜間生物觀察
七月上旬正值酷暑、久旱未雨,田鱉米只能仰賴山谷間地下水的補充。從地下打水的過程中,必須時時注意水位與排水閥,以避免過度灌水或沖毀田埂。
這項工作通常是一早到田裡就打開抽水馬達,然後做點田事,日正當中在時時來田裡看看田水,覺得差不多時把馬達關閉,再回到家中休息。但對於駐紮田邊,晚上在電腦桌前寫文章,有時晚上又要調查的小編來說,打水這件事就被完完整整的搬到了晚上來做。這也開啟了小編六七月夜間頻繁夜間觀察的時光。
2017-07-04
2017年6月下旬活動隨筆_夏至小旅小筆
六月份的夏至小旅,從開始規劃、報名表單上架、解說資源盤點、到實地演練,前後大約花了一個多月的零碎時間準備。其實活動一開始發想也是相當單純,從生態友善農耕出發,我們盡可能的把各方蒐集來的資訊在田裡做嘗試。也同時花了很多心力在田裡做調查與記錄,雖然不一定會看到很稀有的生物,但總是會在做調查的過程中得到滿滿的感動與收穫。
夏至小旅行,就是希望把第一手的觀察與感動,
毫無保留的呈現給來田裡的夥伴們!
2017-06-18
2017-06-03
2017-05-17
2017年5月上旬農事隨筆_挱草大戰
插秧後除了撿螺,整個四月就是個跟雜草搏鬥的歲月。
雜草第一道防線是田間的水位控制,只要持續保持水位有一定的高度,田間的草籽便不容易發芽。也就這樣與雜草過著相安無事的日子,直到插秧後的第二十天,雜草開始爆走啦!
2017-05-01
2017年4月下旬農事隨筆_撿螺&大田鱉現蹤
四月下旬的這篇文章,應該要等到收成後才會被大家看到吧?
剛插進田中的秧苗都還很稚嫩,這也是福壽螺大吃特吃的時節。值得慶幸的,可能是阿伯去年辛勤的撿螺,今年福壽螺在初期的危害並不嚴重。福壽螺在田裡的影響是一體兩面的,不僅會吃稻子,也會吃雜草,也因此在熬過最危險的初期後便是適當的開除一些福壽螺。雖然說是適當的開除,但實際上是拼命的撿,看到幾顆就得撿幾顆,畢竟無論你再怎麼仔細跟拼命,總還是會有一些漏網之魚,而這些漏網的福壽螺便會在幾天後努力的增產報國Orz….
2017-04-19
公告文_關於重返里山
最近高公局有部紀錄片好像很火紅,「重返里山」,講的正是我們田鱉田裡發生的故事,紀錄片大概是述說高速公路通車前後的二十多年間,這塊土地上人和環境的變化,生活在淺山的人、生物和土地彼此間的關係,隨著道路開通而疏離,再藉由大田鱉的發現而凝聚。
2017-04-14
2017年_柳樹塘整理隨筆&記事
2017-03-17
2017-02-27
2017年2月下旬活動隨筆_田鱉池抓魚趣
這天田鱉米辦了一項特別的小活動-「田鱉池抓魚趣」。
當初是為了維持大田鱉的棲地,才選擇以草魚與大頭鰱這兩種草食與濾食的魚種。隨著時間過去,我們逐漸發現大田鱉與大型的魚類相處並不融洽,縱使草魚與大頭鰱根本不吃田鱉,田鱉還是會盡可能地避開使用此棲地。因此才開始與阿伯洽談在田鱉繁殖期前抓魚的活動,對魚來說三不五時就下水抓並不是件好事,但在阿伯的支持下,這活動便進展迅速,也就突然的開辦了!
2017-02-14
2017-02-10
2017年田鱉米穀東、早鳥招募
2017-01-14
2016年12月生態隨筆_啄木鳥與地瓜羽蛾
啄木鳥的小故事
你有看到嗎?
在田間工作時常會聽到小啄木從遠方樹林間傳出嗶嗶的叫聲,這幾天小啄木似乎喜歡上了菜園旁的桉樹,總是在大樹的枝頭上鳴叫,也會繞著樹幹找蟲吃。相信大家都聽過啄木鳥是「樹木的醫生」,但其實這樣啄木的行為實際上卻會造成樹木堅硬的外表出現傷口,讓真菌容易進入造成嚴重的樹木病害。然而也不要把啄木鳥想的太罪大惡極,俗話說的好:「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套在樹木上也是這麼一回事,如果樹木一開始沒有生病,體質沒有不好,那又怎麼會生蟲呢?
啄木鳥也只是做他在生態系中該做的事,無關對錯,至於樹木是死是活,那還是掌握在樹木自己的手上囉。
2016年12月農事隨筆_地瓜
十二月,地瓜祭!
首先,噗鐮得先進場把養育地瓜的藤與葉先除去,放在一旁的溝中,並將藤踩實,再稍微切一下。過去這些藤可都是得拿來餵豬吃的,但在沒有養豬的現代社會,藤便回歸土地,埋進溝中腐爛,作為未來水稻的養分來源。接著便是要把地瓜壟清出溝,把原先寬約80公分的土壟沿著地瓜藤的主莖削成60公分寬的土壟,這時掘的如果夠成功便會看的到一些地瓜探出頭來。再來就是看起來最簡單但做起來超困難的步驟:把地瓜從土裡翻出來。看阿伯阿嬸做這個動作,先簡單鋤靠近地瓜主莖,再帥氣的大力一鋤,然後往回拉一下,地瓜就出來了!!!最後,把地瓜從主莖上取下,做簡單的篩選,放進籃子裡運送回儲藏間。
訂閱:
文章
(
Atom
)